近几年,随着《阿凡达》带来的3D风潮的兴起,国内各大影院、游乐场所都开始播放针对于少年儿童的3D动画片,同时,国外大片也一部接一部的涌入国内。然而,国外大片赚的是盆满钵盈,国内动画却是赔得血本无归。
这种巨大落差的背后,制作技术到底扮演了何种角色?中国3D动画的发展路在何方?
“大象的鼻子明明是圆的,在动画片里却是扁的,而且一点也不灵活。整个画面灰蒙蒙的,亮度也不够。”“也就骗骗几岁的小孩,在大人眼里,这样的动画效果太差了,完全没有吸引力。”也许观众的反应,正成为了解释国产动画落败的直接原因。
对此,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科学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之益认为,“中国的3D动画的确起步晚了,这是事实。对于落后的原因,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思维来看待。”做好3D动画产业需要三方面因素:核心技术、专业人员和工程体系。“中国做3D也有近30年的历史,核心技术上几乎不存在什么壁垒,国外的关键技术国内基本都能攻关。中国从事动画产业的人才上百万,并不缺专业人员。故事编得不好,表演得不好,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工程体系的问题。”
如果说核心技术是一个研发的过程,那么工程体系则是将研发技术实际应用到工业生产中的过程。
3D动画产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业体系,整个生产流程涉及方方面面,工程体系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3D动画的特点之一是变化性大,做一个画面容易,做那么多画面就需要工程管理,而绝不是弄个造型、编个故事,表演出来就可以了。梦工厂出产的3D动画是很优秀,但那是三四百人进行配合的成果。”张之益介绍说。
除了工程体系,张之益认为,国产3D动画做得不好还与经验的积累有关。“梦工厂积累了18年,皮克斯积累了9年,他们也不是一上来就能做,而是积累了一套生产技术。所以,我们需要时间和过程,不能把过程压缩掉,只看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