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春,一篇82页的早期剧本成形了:一名瘫痪的军人来到遥远的名叫“潘多拉”的星球上...这便是《阿凡达》的故事雏形。卡梅隆兴奋地将这个拍摄计划放在了《泰坦尼克号》之前,并在他自己的特效公司“数字领域”的会议上陈述了关于《阿凡达》的构想、然而,他立刻就被告知,以当时的电影技术根本不可能实现它完成这部电影的理想要求。这对卡梅隆犹如当头一盆冷水,这位完美主义者只好悻悻地收起手中的剧本,转而投身去重建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沉船和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泳池。
1997年,《泰坦尼克号》问世后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电影,在高额的票房之外,还囊括了多达14项的奥斯卡提名和11项奥斯卡奖,巨大的成功给了卡梅隆更大的施展空间。人们兴奋的期待着他的下一部开拍的影片。这时他却销声匿迹了。接下来的十个年头里,卡没空几乎淡出了公众的视线。可有谁知道,他对《阿凡达》的执着和对技术的探索其实从未停止过...
2005年春,虽然3D银幕在美国的普及率尚不理想,但卡梅隆看准3D已经是大势所趋,时机已经成熟。他首相找到了因他赚了个满钵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希望对方掏出一点钱来,让他可以拍摄30秒的片段验证他的想法。5个星期后,这支片段拍完了,特效部分由卢卡斯的工业光魔来完成的。效果如同卡梅隆所预期的,他很顺利的打动了福克斯的高层们,又得了到1.95亿的资金。
当时,卡梅隆手头已有另一项拍摄计划:把日本科幻漫画《统梦》改编成电影。由于《阿凡达》和《统梦》会使用几近相同的技术来完成,卡梅隆打算同时推进这两部影片,并以“计划880”的神秘代号来掩蔽《阿凡达》项目。这之前,卡梅隆那篇82页的早期剧本已经在网络上流传多年,当《阿凡达》被重新提上日程时,网上的剧本也随即被删除。《阿凡达》项目随着浮出水面,卡梅隆选择把《统梦》押后,正式开始制作《阿凡达》。
28年后,50岁的卡梅隆终于如愿以偿,得以实践他22岁时的大梦想——打造一部足以匹敌《星球大战》的科幻史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