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思想的天马行空造就了各种奇异的幻想空间,为动画的发展提供了温沃的土壤。
两万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洞穴画上就有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图,可见,那时的人类便已经在岩壁上画动物了,有时还会画上4对腿表示动物的运动。
在公元前1600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为伊西斯女神建造了一个有11根柱子的神庙。每根柱子上都天才般的画着女神的连续变幻的动作图。骑士或者战车的驾驭者从这儿经过的时候,伊西斯女神好像就要动起来了。
古希腊人有时在罐子上画一系列连贯运动的人物,转动罐子就产生运动的感觉。
中国唐朝发明的皮影戏,是一种由幕后照射光源的影子戏,通过幕后人员的操作产生动画的效果。
1824年,皮特.马克.罗杰特发现了重要的“视觉暂留”的原理。它讲的是人类的眼睛对看到的一切事物的影像会有暂时停留原理。否则,我们就不会有一系列影像之间的连贯不断联系的感觉,也不会有电影或动画。很多人不知道,其实,不是电影在动,而是一些静的影像连贯起来放映便产生了动的感觉。
随着“视觉暂留”的原理的诞生,又有了视觉暂留玩具:一张由两根绳上下或左右连着的纸片,一面画着鸟笼,一面画着鸟,转动绳子,带动纸片旋转,两幅画就融合起来,就会看到鸟儿钻进笼子。这在初中物理课上我们就学习过了,有的同学可能都已经动手做过这个实验了。
生命之轮又称走马灯,1867年出现在美国,当时是作为玩具来卖的。画着一系列图画的长纸片插在有缝的圆盘上。转动圆盘,透过缝隙就能看到运动的形象。
1868年在全世界出现了一种叫“翻页本”的新鲜玩艺儿,它是把一叠画着图画的纸装订在一起的小书。手抓住装订的一头,另一只手翻动画页,就看到连贯动作的幻觉,就有了有时间性的动画。这跟小学生在课本每一页上页脚上涂鸦,然后翻看的原理是一样的。
爱德华穆布里治(Eadweard Muybridge),在1877~1879年间,发明的〝变焦实用镜〞(zoompraxinoscope),被电影史称为〝第一架动态影像放映机〞。
1888年,一部连续画片的记录仪器————“妙透镜”( mutoscope)诞生于汤玛士爱迪生的实验室。妙透镜可以说是机器化的“手翻书”,爱迪生以一套手摇杆和机械轴心,带动一盘册页,使图像或影像的长度延伸,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
1895年,卢米埃兄弟发明的〝电影机〞(Cinematographe),首先公开放映电影,一群人能在同一时间看到一组事先拍好的影像。〝电影机〞放映了着名的《火车进站》、《海水浴》等片,将动态视觉效果带入了新的纪元。
说到动画简史,温瑟麦凯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他是早期伟大的动画家之一,麦凯不是发明动画的人,但却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的艺术潜能的人。他的小儿子带回家一些小人书,他受到启发,画了4000幅“小尼莫”动作的图画。这些图片于1911年在纽约放映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1914年,麦凯推出影史着名的代表作《恐龙葛蒂》(Gertie the Dinosaur)。他把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安排成互动式的情节,他亲自在投影的动画前现场表演,拿着苹果邀请恐龙吃。只见恐龙低下长脖子吞下了苹果,这可让观众惊呆了。这是首部“人物性格”动画,象征着卡通个性的开始。
20世纪20年代,“菲力猫”开始变得加喻户晓。菲力猫可以说是黑白图画中诞生的第一个真正的卡通人物,把世界各地的观众与卡通动画联系到了一起。
1928年迪期尼推出以米老鼠为主角的卡通动画《汽船威利》,之后,又推出了《骷髅之舞》。
1932年,迪斯尼又前进一步,制作了首部全彩色卡通片《花与树》。一年后又制作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三只小猪》,该片首次创造了完整、清晰、可信的不同人物性格,这些人物性格栩栩如生,在动画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又是一个第一。更让人吃惊的是,仅仅四年后,迪斯尼就推出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全片长如普通电影一样的动画片,把卡通动漫提高到了艺术的层次。
二战以后,电视诞生了,简单而粗糙的快餐节目充斥着电视节目,动画的发展进入缓慢期,在接下来的30年里,传统动画仿佛被忽略或遗忘了。
幸好近几年电脑动画以令人咋舌的发展速度,成功变革并把各种形式的动画重新变成大众娱乐的主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三维动画开始发展,并被广泛的应用于广告、影视、游戏、新闻等各个领域,成为一门新兴行业。
相关推荐:
三维动画的发展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