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上映时,詹姆斯·卡梅隆曾说:“2009年将是3D电影的元年,立体电影的时代即将到来。”但3D电影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3D电影最早可以回溯到1922年,当年的9月27日,洛杉矶一家宾馆里上映了一部名为《爱的力量》的3D电影,同年还有另外一部《M.A.R.S》上映,当然这些都是无声电影,之后的几年里还出现过几部短片,但当时电影都仍然为成为主流娱乐而努力,画面、音响、特效上都在技术攻关阶段,更具实验性质的3D显然更难满足一般观众的要求,因此,3D电影只是在当年出现过,热潮都谈不上,很快就消失无影无踪了,而《爱的力量》电影胶片也已经遗失。
到了1952年,随着技术的进步,3D电影的“黄金时代”终于来临了,当年上映的《非洲历险记》也被认为是影史上第一部3D彩色电影,当时的宣传语是“狮子在你腿上,爱人在你怀里”,影片中对那头食人狮低劣而奇观式的展现现在看来实在是粗糙得无法观看,《生活》杂志当时给该片的评价是“廉价、荒谬”,但很多观众都涌进电影院去感受“自然视角”。这部影片小小地推动了3D技术的发展,之后两年里,出现了《恐怖蜡像馆》这样的卖座3D电影,同时也是立体声电影的开始,迪斯尼都制作了一部3D音乐卡通片来试水,希区柯克也拍过一部3D版的《电话谋杀案》,是当年3D热潮中为数不多的精品。不过3D仍然只是一个噱头,当时出现了很多3D短片,它们通常会在美国一些城镇的网球比赛或是什么展销会上放映。3D剧情长片在那几年确实出现了不少,但是热度并没能保持多久,笨重的3D眼镜让观众非常不舒服,对于那些本身戴眼镜的观众来说更是一种折磨,1954年之后,3D电影又一次销声匿迹。
1982年,迪士尼拍摄了一部短片《魔法之旅》,虽然这部短片只有16分钟,但通过CGI与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当时令人惊讶的3D效果。同年,以3D方式拍摄的《13号星期五》第三部上映,令到3D电影慢慢复苏。1983年,3D版的《大白鲨第三集》更轰动一时,放映首周就赚得1300万美元的票房。这一波的3D电影热度虽然不高,但生命力强,3D电影也时有出现。2004年,第一部IMAX 3D长片《极地特快》诞生。该片在2000块普通2D银幕上放映,3D IMAX银幕只有75块。然而就是这75块3D IMAX银幕,获得的票房占全片总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强组合”,让发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业潜力,也让卡梅隆在2004年就提出3D时代即将到来的说法。然而,如今3D电影依然没有发展到可以裸眼观看的地步,《阿凡达》上映时观众反应的“晕三菜”、眼镜太重、戴起来不舒服等问题,依然制约着3D电影的发展,加上急功近利的电影公司大量投放“伪3D”电影,看来这波3D热潮也很难持续了。
|